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

自貿區:中國[被迫]大博奕

大家也許還在納罕,為什麼先長編大論寫了「鴉片戰爭」之後才寫「自貿區」。其實要是不明白鴉片戰爭是什麼一回事,也又不可能理解「自貿區」是什麼一回事。
中國近期大搞「自貿區」,其實只不過和1842年鴉片戰爭後的「五口通商」差不了多少。不過今時今日的中國,比起滿清政府更加不堪。因為今次是連槍也不敢開,就乖乖自動「開放口岸」。與歷朝海禁相比較,不是今時今日的極權政府更為和平親民、崇尚自由,只是「學了精乖」,知道根本沒有本事和洋人開火,於是改為「拖得就拖」、「就住嚟放」而已。
其實紙是包不住火的。差不多二百年前,中國政府利用「閉關自守」的外貿政策,百多年來倚仗「國力」來操弄國際貿易。日積月累下來,結果只不過造就了官商勾結、殘民自肥。後來被洋人看穿是紙老虎,於是用真槍實彈結束了「一口通商」的腐敗溫床;只不過腐敗沒有就此而消失,皆因造就腐敗的是極權而不是自由經濟,於是極權政府一日還存在,腐敗只會進一步擴散而已。不論當初成立或者擁護這個政權的人抱着什麼意願,客觀事實總是不會隨着主觀意願而會有所改變:絕對權力只會帶來絕對腐敗。講多句都無謂。
而鴉片戰爭之後的「洋務運動」還不又是讓做官的大發其財。而竟然差不多二百年後,中國政府兜了一個大圈,還是繼續利用「閉關自守」的對外貿易安排作為國策,照舊發着清宮殘夢、繼續無官不貪、而仍然以為可以「西學中用」,用「拿來主義」光抓錢、不開放。
經濟不開放,而政權就更加不會開放。兩者是唇齒相依嘛:沒有極權就沒有特權,沒有特權就不會有特殊利潤,傻的都知道啦。
所謂肥了貪官,前文都有講過啦,就是連「華潤集團」這種「與黨同壽」的國企樣版,也可以腐敗到最頂層,其他的「封疆大吏」,就更加不用劃公仔劃出腸了。這幅貪官圖,稍後還有專題可以大寫特寫。而目前習總之所以要四出做「捕快」,一口氣拉低眾多的貪官,其實都只是「種瓜得瓜」的簡單道理而已:極權不倒、貪官不滅。
不過對於「自貿區」類比「五口通商」,這個可又不止是我一個人講的了,大陸的網民早就媽聲四起,而且在互聯網上隨處可見。但當然啦,正兒八經的學術評論,一直是跟着黨屁股寫黨八股,沒有什麼好看頭。
言歸正傳。先講清楚「自貿區」是什麼一回事。
中國的「自貿區」,亦即「自由貿易區」,完全是為了「反制」所謂的「美國包圍」而制訂;本來就是非常被動。但這個中國定義的「自由貿易」與世界標準又是兩回事。
美國從來都在搞「自由貿易區」,以利用其本身的經濟力量,意圖左右個別地緣政治地區的勢力佈局。這是國際政治現實,也沒有必要替美國佬講什麼好說話。而在東半球,中國自然是其主要對付的目標。不過自從美國經濟大傷元氣之後,這一招數效力不大。但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,奧巴馬宣佈「全球戰略調整」,高調「重返亞太」。中國的麻煩就來了。
中國國內,談「自貿區」談了很久。但真正令到中央政府在2013年忽然大力支持、甚至令到李克強「拍枱大罵」不得不盡快上馬的原因,正正就是「美國重返亞太」的影響。
TPP (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 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) 這個自由貿區的概念,原本在20055月由汶萊、智利、紐西蘭及新加坡四國協議發起,及後加入五國磋商,包括澳洲、馬來西亞、秘魯、美國及越南。而美國在201011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由奧巴馬宣佈啟動,並強調「將匯集整個太平洋地區的各經濟體,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,都能成為一個統一的貿易體」。而該協議的主旨,正正就是要締造一個以美國為中心的亞太地區「自由貿易區」。其後在2012年,加拿大和墨西哥也相繼宣佈會加入 TPP
不過「經濟體」就不止是「經濟」這樣簡單,而是對經濟有影響的政策都要統統「自由」起來統一協調。包括:貨物貿易、原產地規則、衛生措施、服務互通、知識產權保障、政府採購準則和競爭政策等等…..水蛇春咁長。而內容亦不止包含降低關稅、促進貿易等例牌菜,而是涉及「消費者權益、勞工權益及環境保護」等方面的重大國際化議題。
至於最接近「五口通商」的,就是當中的「治外法權」部份: TPP 規定設立機制,確保外國投資者與在地法人或政府發生爭端時,必須交由第三方國際仲裁機構(而非當地司法體系)進行仲裁! 換言之,只要加入 TPP,好處是「經濟互通」,壞處是「法律互通」。而背後更重要的,是「政治互通」。
很明顯,可以加入 TPP 的國家,由於本身都沒有法律上的障礙 (尤其是政治上的障礙),因此並不擔心所謂「治外法權」的問題。因為即使是交由中立國審裁,也不會和國內仲裁相差太遠。
不過「中國」則不可能接受了,因為中國的法庭仍是有「黨委」在裡面的,要把處於領導地位的共產黨從司法系統裡面排除出去開玩笑嗎? 這個不就正是當年乾隆皇帝要洋人「三跪九叩」一樣唄。而私底下其實和當年滿清差不多,要是有自由貿易,那麼往後貪官可以吃誰?
不過最令中共「估佢唔到」的TPP 反應,是兩個「極端個案」:一個是日本,一個是越南。
日本一向都和「自由貿易」對着幹,從前的「關稅及貿易總協定」也好、「世貿」也好,日本都毫不猶疑、而且毫無例外地優先要保護本土利益。而越南和美國打了幾十年仗,照道理是血海深仇,談不上合作空間。但政治就是這樣現實,而中國也只能自嘆「朝中無人」,連「地緣政治」這麼簡單的東西也沒有人看得懂。
而在 TPP 宣佈啟動之後,日本、南韓、台灣,也在2011年宣佈加入談判,爭取成為協約國。中國的麻煩當然就越來越大了。因為一旦TPP 形成,那麼「經濟圍堵」中國就會大為加強。而日本為了釣魚台的事,竟然真的投向美國佬的一方(其實又係傻嘅都知道後果啦)。那麼中國可以怎麼辦?
而有了 TPP 這個談判的籌碼作為美國佬力撐的對象 (不論是否談得成也好),也又不難解釋為什麼日本可以死咬着釣魚台不放、而越南又夠胆阻止中國在南沙挖井探油了。
因此大家能夠明白這個地緣政治的大背景,才又好開始談中國「自貿區」的事。
至於美國,則非常「貓哭老鼠」,仍在放話:一直都歡迎中國加入 TPP。不過中國「能加入」嗎?
中國在這場博奕裡面的選項其實不多,因為限制太多。而為了預防美國稍後提高「入場條件」,中國政府也只好「同聲附和」改口表示「不排除參加TPP」。但中南海心知肚明,「自由貿易」的條件是更大幅度解除管制、降低政府補貼、認真保護知識產權、提高環保標準等等。
此路不通,就必須另謀出路以作「突破」。作為「回應」而讓它「跑出」的上海自貿區,從現實條件來看,其實也是只是將幾個上海現有的「特區」進一步拼湊而成。當中包括:外高橋保稅區、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、洋山保稅港區、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。這些都是一早屬於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」,共計28.78平方公里面積,和澳門差不多。但講到「特色」,到現在還是白紙一張。但在宣傳上,就起碼標榜:金融、物流、服務、社會事業等「開放自由貿易」。
詳情可以參考國務院《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》
所謂「上海自貿區」就是這樣搞出來的一個「樣版」,以表示「中國也不怕開放市場」。確保中國的海外經濟連接不受圍堵影響。而當中的「重頭戲」就是「金融開放」。而這點,也是中國「牽一髮動全身」的核心系統性風險所在。
而中國的希望,就是利用「中國也有自貿區」這一個招牌,能提供足夠的「誘因」,令致亞太地區的國家不至於一面倒投向美國,或者起碼不會在經濟上排斥中國,從而將「重心」重新平衡到起碼不會「不利中國」的水平上。這個就是中央政府仍抱一絲希望的「突破點」。
而其實從財經分析的角度看,中國也不得不想出新辦法來解決「轉型」的問題。例如越南在宣佈加入 TPP 之後,大量原本在中國設廠的企業經已蜂擁而「搬」到越南去。為的就是要享受當中的自由貿易優惠。而其中表現最為突出、又不諱直言講出這個因素的,是天虹紡織 (上市編號 2678.hk)。由2012年低位$2升到2013年高位$15.2。不過其後越南同中國拗起上嚟,就陰功豬囉:2013年下半年開始插水直至 $5 (不過而家走貨,都仲可以執250%利潤! )
其實自由貿易又有什麼會「不利中國」的呢?  上述的資金流出只是結果,其實一句到底,就是「公平貿易」的叫價太高:自由貿易的條件就是「解除投資管制、撤出政府干預、落實法律平等」。尤其是「資本項目」以及「貨幣兌換」等範疇,正正就是中國政府不得不「逐步撤出」干預的範疇。而「行業管理」則反過來不再由「審批主導」而是設立「負面清單」:除非法律禁止、否則政府也是「逐步撤出」。
而這個自由貿易所需要的法律配合,和《蘇維埃》的「剩餘權力在黨中央」的政治立場一比較的話:簡直就是火星撞地球!
而當上海自貿區推出之時,有傳聞是「李克強拍枱」才能強行通過,皆因「既得利益」除住地球轉。而對於自貿區的「介紹」,當中也不能不注意一個「關鍵」地方,就是「時間性」。
按國務院通過的《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》敘述部份,劈頭一句就是: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,加快轉變政府職能….
為什麼會有「經過兩至三年的試驗」的說法? 根據各方專家分析,那是中國企圖利用短短三年時間,在區內進行各種有關「轉變政府職能」的測試。若然成功就複製、再推廣到其它更多地區;若不符預期,自貿區就像個安全閥,可以隔離開來,不至於影響其它地方
很明顯,假如中國不按照「普世價值」的市場經濟來運作,那麼美國圍堵中國的目的就自然形成,而中國不能像二百年前的日本《明治維新》一樣,上下一心進行全國改革,反而仍然要「逐步試驗」摸着石頭過河;當中更預留「三年緩衝」以舖設一個「不改革」的退路。
而大家如果又是「心水清」,到底李克強所謂遇到的「阻力」又是什麼? 這些阻力又其實和什麼力量在「角力」?
其實阻力只來自蘇維埃體制的既得利益 

大家應該還記得: 早在鄧小平的年代,他就已經提出:現在有一個香港,我們在內地還要造幾個「香港」… ( 19886月《九十年代的中國與世界》國際會議對記者發言記錄)。而這個「複製香港」的胃口,仍然沒有改變過。在上海自貿區試點獲得批准之後,中國大陸其他地區包括:舟山、重慶、天津等地區均紛紛跟進企圖複製自己的「自貿區」。深圳前海以及珠海橫琴就更加已經另外自行提出自己版本,與上海的又有所不同。最激進的莫過放「橫琴特區」的版本。因為假如用「治外法權」作為「喪權辱國」的標準,那麼橫琴就肯定當之無愧。
例如2010年《橫琴總體發展規劃》的定位,國務院規定橫琴開發的基調是「制度創新」,以區別於上海浦東和天津濱海的「金融創新」。何謂「制度創新」就是要「提前實現港澳與內地同為WTO成員雙邊自由貿易關係」,具體表現在:新區的立法必須遵循國際貿易通行的國際法原則和慣例,按照WTO協定的規則作為立法的基本要求和準則
但在「摸索」了一輪之後,其實也「亂摸亂索」不出一個如何立法的答案出來。結果「社會人士」按捺不住,就「自行想出一個辦法」出來解決立法真空的問題。
大家可以看看澳門大學的橫琴校園規劃是什麼一回事:橫琴校區採用澳門法律管治,以圍欄和人工河與橫琴島其他區域隔離。澳大教師學生在毋須過關的情況下便可以上班上學,同時校園的水、電、燃氣、通訊、警察、消防和郵政等服務均由澳門負責,與澳門本地無異。
2013115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為澳門大學新校區進行揭牌啟用儀式,正式為這種「新租界模式」祝聖領洗。
因此在所謂「逐步開放」與「全面撤退」中間,就有這麼大的一條鴻溝。而所謂「各地政府爭相仿傚」,實在是「逐步開放」還是「全面撤退」? 這個就耐人尋味了。至於習總日哦夜哦的「提防蘇聯解體」,其實只不過是「全面撤退」的樣版而已。而實在所謂「撤退」是誰的撤退? 那個還不是「黨中央」又會是什麼?
至於香港這一邊,也還真是大中華膠比較多,到處還是「面子工程」,不如澳門的老實不客氣。例如中文大學的深圳新校園,採取的方式叫做「學校不設黨委」。以示「學術獨立」云云。但澳門的樣版說明:其實要學術獨立,乾脆就不應該要中國的法律。
至於橫琴那一邊為什麼居然夠胆放手得這麼徹底? 這個又是外行看熱鬧、內行看門路的問題了。
例如在香港,特首犯法與庶民同罪。這是司法獨立以及社會監察的必然後果。而澳門呢?  政府正在推動《候任、現任及離任行政長官及主要官員的保障制度》草案,為特首以及他的管治團隊設立刑事豁免權。換言之,「貪腐特權」有機會按澳門的「法治」形式而得到法律保障。而按澳門的政治制度,(在建制派全面控制議會之下) 這種法律要通過不難。當然囉,市民「忽然醒覺」出來示威,那又是「始料不及」。但總體來說,這個也正好解釋了另一個現象。
在香港這邊,同樣也是政府力推的東西:政制改革。所謂「改革」也者,又真是作嘔得很。其實就是要設定「篩選機制」,好讓往後的所謂特首,在欽點之後,仍然可以得到「全民普選產生」的所謂「人民代表」地位。
換言之,只要澳門的法律容許官員貪腐,要中國實施澳門的法律也沒有所謂;而只要香港的政制容許篩選欽點,要中國實行香港的全民普選也沒有所謂。這個才是共產黨「逐步撤退」的條件。而所謂「三年實驗」其實就是這種模式能否為國際社會所接受,讓中國也可以加入 TPP、讓中國也不受圍堵孤立。假如連這個底線也不能了解,再多講研究「自貿區」也是緣木求魚。
拿歷史事實來對照一下就不難明白。由鴉片戰爭一直打到革命戰爭,到底滿州人的極權政府改變了什麼? 死到臨頭,被迫搞「預備立憲」那一下,還不仍然是「立憲無所謂,只要千秋萬世還是滿州一家的天下」。
因此自貿區模式即使成功,也只是「以空間換取時間」,即使犧牲了香港和澳門,強行通過「保障貪腐的法治」以及「保障特權的普選」來完成,又如何
假如這樣叫做成功,那麼中國境內也將會出現千千萬萬不同版本的自貿區。之不過,這也只是自欺欺人的假動作而已。因為貪腐和特權的最終結果,大家都有目共睹的。


3 則留言:

  1. 作者在這四篇文章給予大家的訊息是:中國二百年來一直拒絕改革,死性不改。這樣一來,中國倒不如被西方全盤殖民瓜分,還沒那麼令人氣憤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感謝提醒, 的確未有時間好好寫一下台灣的個案; 在瓜分和集權中間, 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思考

    回覆刪除